初读阿袁的小说让人心惊,煞是喜欢。女人间的烟火故事、风花雪月的较量,写得春色满园芬芳不断,似乎每个人都是情有可原又无能为力的。私心以为这般作者肯定也是女人中的女人,幽怨敏感且细腻。可认识了阿袁,倒是觉得阿袁是不可思议的洒脱,让人一见如故,如剑客般爽朗。明代的张岱在《自为墓志铭》里说他,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用这段话形容阿袁再合适不过。史学家们说,孤证不立,仅有我这一面之词无法撑得起阿袁的江湖。
阿袁爱说笑,本不是一个安静的人,擅长天马行空,擅长家长里短,每次都可以和朋友清谈到半夜。朋友圈子里的友人趣称阿袁“小辣椒”,因为阿袁聊天至性情处也会骂人,这种接近平白的语言比落笔的文字来得更烟火气,也是生活本身的话语。而阿袁又细腻悲悯得厉害,如她敏感于眼中的那些温情、隐秘又热闹的人性一样,阿袁在家挂晒衣服的时候会因为此情此景的熟稔而落泪,陷入某种情绪不能自拔,索性放纵自己矗立不动,缅怀心中旧时的桃花源。阿袁的心情很契合南昌这座老城,这个城市的天气很反常,比如那场出人意料的雨,还有那阵不知从何而来的雷声,猝不及防。可阿袁偏偏想让自己变成一个安静的人,在人群中与世无争且意味深长,可自己是做不到了,但你看阿袁的女儿,一头黑发垂下,娴静少言,这当然是阿袁的审美,安静兼具东方气质。
南方本有着青碧山水的轮廓,阿袁当然是万般风情样样不舍得放下。我本以为年过四十的阿袁不擅化妆,而是洞悉一切,铅华去尽,素面朝天。可她依旧偶尔也弄脂粉的,且一本正经地说,美是女人的道德。也不知是玩笑,亦或真心。汪曾祺爱美食,他笔下的“人间滋味”,“乡情”二字不可弃。林海音嘴里的食物里有历史,也有考据,更有传统。可是食物本是脆弱,筷子一用力,这食物便就着乡愁和历史散在碗里了。阿袁最不舍得美味,食色本性啊,可阿袁本是一个小人物,没有什么大历史,倘若真遇到美食,与其动笔不如动嘴,三二好友食至性情处,阿袁玄而论道随即话锋一转,便写意女人们之间的飞短流长,友亦然之,不禁朗声大笑。当然阿袁也是会吃的,印象最深的是阿袁每次和朋友分享自己在世界各处采风的照片的时候,但凡拍到了美食,她脸上尽是得意之态,极力推荐好友定要去尝尝,味道简直妙不可言;当遇到那些精致且美妙的菜名,阿袁也会细心地记在心里,琢磨着把它写进小说里,似乎小说也会飘香四溢了。你再看阿袁穿戴的饰物,不少街边小摊的什物,阿袁的神奇之处就是一眼发现混在小摊贩那珠混于鱼目间的好东西,几块钱的玉石莲花霎那间戴在手上就好像值了大价钱。
阿袁在大学教书,课业之余,三五好友趺坐草上以草木怡情,凝视周围奔跑的学生和长得正好的樟树,不辜负轻风绿水,乐趣横生。阿袁又不上网,漫漫然无所思手把好书一卷,借点时间,找些灵感,读至性情处,不禁纵声大笑,引为好友。每每这时阿袁可以独自占有整片宁谧,在晦暗的夜的襟怀里沉沉睡去,不用理那只据说在诗经里叫过的无聊的蟋蟀和知了。至于写作,那是阿袁的百草园,耕也罢,荒也罢,都由了阿袁,灵感来时,夹路数百步,多植玉兰,灿然而放,郁郁成云,与暗日相映成趣;事情多时,只好忍痛割爱停笔几日,荒着也不打紧。
也是,生活的各个精致美好的一面,阿袁都不舍得放下,清风绿水都留阿袁,这怎得让阿袁厚此薄彼,不过还好,就像小说会有回归生活轨迹的结局,生活本身之外的,就像阿袁阳台的绿萝,一个月只浇一次水就够了。
新名家
著名青年小说家阿袁,本名袁萍,江西乐平人,现为南昌大学中文系教师、江西作协副主席。2002年开始小说创作。作品被多种刊物转载,入选多种年度精选,其中处女作《长门赋》获上海文学奖和谷雨文学奖,《郑袖的梨园》获中华文学奖,《鱼肠剑》获小说月报第十四届百花奖和第五届北京文学奖,《子在川上》获十月文学奖和小说月报第十五届百花奖。《郑袖的梨园》《鱼肠剑》《顾博士的婚姻经济学》《子在川上》分别入选2008、2009、2010及2011年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作品集有《郑袖的梨园》《梨园记》《米红》。长篇小说《鱼肠剑》于2012年1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袁萍,MG冰球突破官网网站图书馆学86级校友】
来源:《星火》2016年第2期 作者:王朕;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