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载于南方Plus新闻资讯平台
■核心观点
1.不少企业对财务管理不熟悉,往往和会计混为一谈,导致企业在创业创新、资金安排以及发展中出现风险。
2.预计疫情后消费会出现报复性反弹,能够抓住这一机遇的前提,是企业在现在这个特殊时期能够挺过去。
3.现下,做好现金流预案非常重要。这个预案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怎么熬过当下,二是如何抓住疫情后的市场机遇。
4.这次疫情提醒广大企业家,面对无处不在、随时可能会出现的风险,企业要好好学习财务管理上的知识和方法。
“现金为王”
特殊时期,企业一定要稳住现金流
南方日报: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制造业企业财务带来哪些具体影响?这些影响对企业而言有何警示作用?
王全喜: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了全国大面积停工,打断了企业正常的春节后复工计划。由于复工复产期限推迟,企业正常的运营资金受到严重影响,现金流普遍出现紧张甚至断裂。停工期限越长,现金流问题就越严峻,企业就越难支撑。
在西方财务管理领域,有一句话叫“现金为王”。在正常情况下,这句话显示不出其具有的重要意义。但一旦出现疫情这样的特殊情况,“现金为王”也就是现金流的重要性,就会真正显现出来。
打个比方,现金流对于企业而言,就像血液之于人,它的重要意义体现在,只要资金链断裂,即便是那些有盈利的企业,也有可能无法支撑下去;但如果有足够的现金流支撑,即使是多年亏损的企业也不一定会倒闭。京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虽然多年亏损,但因为其有着足够的现金流,所以它能够持续经营并且还在发展。
所以我认为,这次疫情给广大企业家上了非常重要的一课,就是“现金为王”。
南方日报:广东制造业隐形冠军(南海)研究院针对78家制造业企业进行调研后发现,有91.4%的企业出现了流动资金紧张的问题。就你经验与观察而言,之所以出现这样普遍性的问题,是不是与企业财务管理的方式有关?
王全喜:在我的经验中,中国企业财务管理的意识普遍比西方企业要差一些。当然,这与企业发展的阶段性有关。中国的企业普遍生长于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一些企业是从公有制企业转制而来,现金流的意识不够强。
几十年前,企业只要能“生产”就会有活路。慢慢地,企业又发展到了需要重视市场的阶段,即企业的经营围绕市场开展。但是到了现在这个阶段,企业需要开始重视财务管理,作为营利性组织要将财务作为企业的中心,思考如何用“钱”来赚钱。企业不是做产品的,是做价值的。
所以,还是回到刚刚那句话,这次疫情给我们广大企业家上了一堂非常重要的“理财课”,就是真正让很多企业家真正明白财务管理、现金为王的意义。
预计消费会出现报复性增长
“活下来”才能抓住市场机遇
南方日报:你曾提及今年中国经济基本面是向好的。但在遭遇了疫情这样突发事件后,你认为经济走势会发生什么变化?企业应当如何应对?
王全喜:我想强调一点,在这个特殊时期,企业一定先“生存下来”,只有“活下来”了,才有可能谈发展。
今年,中国经济有一个比较好的开端。1月15日,中美签署了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这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好处,但是疫情延后了这个利好的显现。此外,这次疫情压制了大量的消费和投资意愿,在疫情解除后,随着这些消费和投资的集中爆发,中国经济很可能会出现报复性的反弹。到那个时候,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都会增大,企业如果能抓住机会,加速恢复生产,加速满足市场需求,那么就有可能弥补当下的损失。
但这是后话。能够抓住未来机遇的前提,是企业在现在这个特殊时期能够挺过去,只有“活下去”,才能抓住消费反弹的机遇。因此,做好现金流预案非常重要。这个预案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怎么熬过当下,二是如何抓住疫情后的市场机遇。这两部分对企业的现金流都有很高的要求,企业必须重视。如果因不重视或策略不对,导致没有足够的现金流做支撑,企业可能无法生存,或者即使活下来但无法抓住后期的市场机会,这是多么遗憾的事情。
这就是在特殊时期,“现金为王”的突出意义。
南方日报:目前,佛山乃至整个广东地区的企业都在加速复工复产节奏,数据显示,截至2月29日,佛山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已达100%,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应如何快速修复现金流?
王全喜:在特殊时期,企业首先要从指导思想上重视现金流。我特别建议,企业在这个时期一定要转变经营理念,从过去以盈利为主的经营理念,转向现金流管理、现金流决策为主的理念。
举个例子,在正常时期,企业为提高价格和利润率,会允许客户延长付款时间。但现在,企业应当首先考虑缩短现金回流时间,若客户能迅速付款,即使价格低一些、盈利少一些,也可以成交。这样一来,虽然企业盈利少了一些,但是现金流会增加起来。这就是经营理念的转变。
第二,就是企业一定要自救,不能等靠要。因此前工作经历,我对佛山制造业还是比较了解的,对佛山企业家的精神尤为佩服。特别是你们调研的这些全国制造业隐形冠军企业,他们在全国、国际上都是优质企业。建议他们一定充分发挥自己的品牌优势和市场谈判地位,发挥在融资、供应链等方面的影响力,研究如何把国家政策和银行支持利用好,把精力放在增强现金流上,实现自救。比方说,在供应链上,发挥自己议价优势,在采购时努力争取延缓付款;在内部,和工会合作,争取员工理解,协商缓发工资,过后再加银行利息补发等。用这样的方式减缓内外部现金流出的压力。当然,这些都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来做,不能盲目实施。
补好财务理论知识
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南方日报:反思疫情,这次突发事件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了哪些重要启示?未来,制造业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应做好哪些工作,以加强自身抗风险能力?
王全喜:这次疫情提示企业,未来一定要在财务管理上好好补课。国人对财务管理不熟悉,往往和会计混为一谈。实际上,很多企业就是在企业融资、投资、分配和现金流管理等相关方面水平较低,导致企业在创业创新、资金安排以及发展中出现风险。
第一,要重视企业的资本结构,也就是权益资本和债务融资之间的关系。根据财务管理战略的不同,企业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激进型财务战略,这类企业认为未来前景好,所以在资金筹措上大量地依靠贷款,用别人的钱来赚钱,企业发展快,但因为杠杆率高,财务风险较大,再借钱融资的能力较低;二是稳健型财务战略,这类企业在财务上比较保守,负债比率较低,但因为杠杆率低,风险较低,向银行再融资的能力比较强。“激进型”企业在面对疫情这样的突发事件时,不仅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差,还容易因为平日的“高风险”,导致在紧急状况下难以从外部获取新融资,加剧企业财务困境。当然,我要说明,以上讲两类企业是财务管理上的两种“极端案例”,也并不存在孰好孰坏的问题。这里主要是想提醒企业,未来要重视资本结构问题。
第二,要重视负债融资的期限结构。贷款从期限上来说,有短期和长期之分,长期贷款获批较为困难,利率较高;短期贷款相对容易,利率较低。据我观察,很多企业喜欢短期融资,但短期借贷还贷期限短,风险较高。正常情况下可以靠借新还旧维持现金流,但在疫情这样的突发情况下,很可能出现旧债要还而新债续不上的问题,这会让企业立刻陷入现金流困境。
第三,还要注意,现金过多也有缺点,会影响盈利水平,要在正确判断疫情和经济形势前提下,做好现金流管理。
我认为,这次疫情提醒广大企业家,市场风险无处不在。即使不是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大面积风险,也有可能是局部风险,比如地震、火灾等造成供应链某个节点出现问题等等。面对无处不在、随时可能会出现的风险,企业都要好好学习财务管理上的知识和方法,将来要处理好资本结构、期限结构,加之运营好生产与市场,才能真正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南方日报记者】袁纪琦
【统筹】袁纪琦
【联合出品】
王全喜简介:MG冰球突破官网网站教授,MG冰球突破官网网站原财务管理系主任、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税务总局税科所特约研究员,中国管理50人论坛成员,兖州煤业、乐山电力等十余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在公司财务领域拥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