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MG冰球突破官网网站

校友之声丨王铮:新兴知识服务的理论与实践

发布时间: 2023-01-20
浏览次数: 11

校友之声丨王铮:新兴知识服务的理论与实践

MG冰球突破官网网站校友会 2023-01-20 10:25 发表于天津






图片


图片

王铮


图片
  • 南开MG冰球突破官网网站信息资源管理系2009级硕士。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博士,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后。现任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青年编委会成员。曾担任联想集团总部知识管理工程师。长期从事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的研究、实践与教育培训。出版《创新环境下的开放知识管理》等多部专著。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项目多项。


图片
图片


1. 解读“新兴知识服务”

当前我国的知识市场发展日趋成熟,知识服务形态不断创新。在知识服务的需求端,全社会对高质量知识产品与知识服务的需求旺盛;在知识服务供给端,传统知识服务模式与新型知识服务模式并存,典型表现为:


面向全社会基本文化需求,随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进入“效能提升”时代,文化领域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对于社会的“知识保障”作用也在不断加强;面向知识消费升级需求,互联网“知识付费”业态经过持续发展和优胜劣汰,其模式不断成熟,并极大地拓展了知识服务的服务对象范围,也深刻改变了知识服务的阐述方式与实践方式;面向高层次决策需求,国内新型智库建设初具成效,而智库本身就是依据知识创新成果提供各种知识服务的机构;面向传统图书阅读需求,面对互联网冲击和用户阅读行为变化,大量传统出版单位开始转型为“知识服务者”,并开始将知识服务视为出版业的核心;面向个人知识管理需求,以各类笔记类软件为代表的大量个人知识管理工具涌现,提高了知识服务的精准性与颗粒度,对个人具有极大的赋能作用……


上述趋势在现象层面呈现出知识服务的线上与线下交融、大众与个人交织、免费与付费交错、实体与虚拟交互、上游与下游交汇的态势。而从总体上看,这些不同的知识服务模式都较传统知识服务模式在不同维度上有所创新,并且共同构成面向全社会的知识服务供给体系,满足全社会不同层面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我们既需要关注上述背景中某种特定知识服务创新模式,也需要从整体上对相关趋势进行分析。


图  知识服务领域的新特征



2.如何看待“新兴知识服务”

新兴知识服务形态给社会知识需求者、知识提供者、知识服务者乃至由此组成的知识市场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当络绎不绝的新兴主体以“知识服务者”的身份进入社会知识服务体系之时,我们需要冷静思考如下一系列问题:


在知识服务载体上,知识服务中的知识内容发生了哪些变化?在知识服务主体上,应该怎样认识网络商业平台等“新势力”对知识服务诠释方式的强势改造?这种话语体系的变化又会给知识服务实践带来哪些影响?图书馆、出版社等传统知识服务提供者对于新的知识服务环境应该做何种程度的回应与适应、借鉴与贡献、调和与平衡、改变与坚守?在知识服务对象上,知识服务新模式对于知识用户会带来哪些正面与负面的影响?最后,在新兴知识服务热潮的背后,除了商业模式,是否还蕴含着更深层次的知识交流规律、知识治理逻辑和知识制度演进?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相关研究,这些研究关注了新兴知识服务的不同维度,例如:在服务主体维度,关注了新兴知识服务带来的话语体系与实践模式变革;在服务内容资源维度,关注了大数据、开放数据、个人数据等新兴的内容变量;在服务受众维度,关注了知识服务过程中对于个人信息保护、信息茧房、大数据杀熟等问题的应对。


我们相信,这些思考、讨论和由此产生的实践能够继续下去,从而推动各类知识服务方式走向协调和完善;推动全社会知识资源通过新业态、新模式实现兼具效率与公平的配置,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于高质量知识内容的需要;最终通过发挥知识的效能,推动社会更加平衡、充分的发展。



本文核心观点:来自《知识管理论坛》2022年第六期,系王铮作为当期专辑客座编辑撰写的专辑序言。

审核:徐老师



阅读 128